一总论从中医病位学说论治疑难杂病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谈谈我如何认识到“病位”的(表里和三焦)。

一“病位”,是西医提出来的,想当于西医“靶向治疗”,这个观点非常好、非常对,只有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发挥到疾病所在的位置上,才能有效的治疗疾病。那么我们中医有没有类似学说?有,在汉代的中医始祖方书《伤寒论》提出的人体得病,不在筋骨皮毛,就在口胃肠道,或者在胸腹腔里,即“表里学说”。有对人体得病的病位有相当科学的描述,为什么说科学?效果就是科学,我并非对西医数据不认可,所有医学都应该是有效果的前提下,再谈数据。西汉和大明朝的瘟疫,均是用《伤寒论》的处方治愈的,包括“新冠肺炎”用的也是伤寒论的处方。在清代,对人体病位又有了新的临床心得,即“三焦学说”,温病处方有多厉害?赵绍琴老师用这本书的处方治疗了很多白血病和疑难杂病。

我是一名青年中医,医院,如何做到每天门诊量30人以上,就是临床上多用伤寒和温病的经验方,在经过近十年的摸索,终于领悟到人体疾病,不论何病,必然有一个固定而大概的位置,即“表”,“里”“半表半里”和“上焦”,“中焦”,“下焦”。

所以不论何病,总会在“表,上焦”、“表,中焦”、“表,下焦”;“里,上焦”、“里,中焦”、“里,下焦”;“半,上焦”、“半,中焦”、“半,下焦”出现。

当然临床上也会出现“表,中焦”、“里,中焦”、“半,下焦”等等复杂的合病,这样的合病证,这就需要我们医者多多学习,总结和临证了。

如此,中医的“病位”学说就很饱满和丰富了,有了病位就可以直接套用病位的多年前的经验处方,什么疑难杂病,只要病不及,“厥阴”,都是有可能治愈的。

二在学习“伤寒论”十多年,每一个疾病的开头,都是某某病脉症并治,有对应的脉,有对应的症状,才能定一个病。比如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必须浮伴有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才是太阳病,这个病在表,病的位置在表浅的位置,同理,太阴病的位置在里,少阳病的位置在表里之间。所以人们得病,不在表,就在里,不在表,里,就在表里之间。

三在学习中医经典《温病条辨》之后,我又将上中下三焦加入的“病位”学说之中,因为一个人得病,除了横向空间,还有纵向空间。比如表有病,是偏上,还是偏下,或者在中焦呢?所以结合汉代和清代医学的精华,就可以将中医推上更高的一层境界。

中医病位学说的临床意义

任何一种疾病,不论简单的感冒还是复杂的癌症,必然有发病的部位和虚实寒热。即我下边所说的“病位”和“病性”

不论多内科,妇科病,皮肤病甚至外科病都有自己的发病部位,即不在脏腑,就在皮肤肌肉筋骨,要么就在胸腹腔里。然而我今天所说的病位是病邪聚集导致疾病发生的部位,并不是疾病表现出来的部位,比如说脉沉滑的便秘,导致的痤疮,病邪的部位在大肠,虽然表现的部位在面部,我们不能用治疗表证的辛凉解表法,应该用下法治疗,大承气汤即可。如果用辛凉解表法,是很难见效的。

比如脉沉弦带状疱疹,病邪的部位在人体之里肝胆脏,我们仍然用下法,用大柴胡汤即可,表现的部位虽然在皮肤肝胆经络的部位(胸胁,耳朵,大腿外侧等)但是不能用小柴胡汤,反过来脉浮弦,那么病位靠表,就要用小柴胡汤加牛蒡子连翘之类清解肝胆经热。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6%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jc/170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