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采样技术汇总
1.历史简介:
采样方法多种,其中着重介绍细针穿刺技术,细针穿刺是指通过细针抽吸或取组织细胞样本的一项病理诊断技术。细针穿刺细胞学的研究范畴,是对细针穿刺获取的样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相关指标分析,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细针穿刺在临床上的最早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一位医生用细针的方法取得了脑部肿块的样本,尽管他用的穿刺针比较粗,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够不上细针,但毕竟是以针细方法,第一次在临床上的尝试,真正系统应用细针穿刺并对进行评估,医院的报道。技术在欧洲,特别是瑞典,逐步应用起来,但较多的用于浅表性的肿块,现代细针穿刺细胞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放射影像学的发展和一些新兴辅助诊断技术的出现,细针穿刺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并能提供一些有关预后指标的检测,在医学进入靶向治疗及个体化医疗的时代,细针穿刺采取的样本,还可用于分子病理学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之后逐步应用于兽医诊断中。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快速、简单、微创的技术,医院执行。优点是通常不需要麻醉或镇静,出血的风险是最小的,而该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价单细胞形态。然而,与组织学相比,必须记住的是,组织结构没有被保存,不能被评估。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评估生长模式,必要时可以看到病变边缘,但手术活检与出血和麻醉(局部或全身)的高风险相关。适当的样品制备和染色技术是必需的最佳细胞学标本的解释。此外,任何细胞学标本的正确解释都需要正确的显微镜检查和常见人工制片的识别。
2.采样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1)适应症:
浅表及深部组织肿块性质的鉴别诊断,首先要鉴别肿块属于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局部炎症感染及代谢沉积等都可以造成非肿瘤性肿块,如属于肿瘤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穿刺技术还能对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的类型进行判断,此外,细针穿刺还有助于组织病理对肿瘤恶性肿瘤进行分级及分期,作为组织病理的辅助。
2)禁忌症:
肝包虫病:可能会造成过敏性休克等,
颈动脉体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引起一过性高血压及晕厥等;
怀疑深部肿块的血管性病变:可能会造成大出血;
肺动脉高压以及严重的肺气肿:加重病情;
可能引起种植性转移的肿瘤:如TCC(膀胱移行细胞癌);
3)并发症:
并发症不多见,发生率估计在0.03%左右,其中最常见出血,少见感染,疼痛,气胸和腹膜炎,部分肿瘤的种植性转移(如TCC)。
3.工具准备:
1)穿刺针:20-22G针头
2)针筒:5ml注射器(如果需要也有2ml或10ml注射器;一个10ml的注射器可能有利于穿刺非常坚硬的肿块)
3)穿刺枪:4)玻片:带有磨砂端部的玻璃载玻片,很容易贴上标签或标记。
5)固定:风干Diff-quikA液95%酒精注意:禁止用福尔马林固定6)染色液:常见: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Diff-quik,瑞氏,麦格吉)
少见:巴氏染色(人医或实验室),HE染色(人医或实验室)
其他:如特殊染色液,将拿出一篇文章详细介绍
三种染液比较表
指标Diff-quik染色巴氏染色HE染色样本的制作空气中晾干或A液95%酒精固定95%酒精固定细胞质特征较易辨认胞质颗粒及包涵体较易辨认胞质角化状况对胞质特征辨认性差细胞核特征不易辨认和磨的光滑程度,核染色质状况及是否有明显的核仁较易辨认,核膜的光滑程度,核染色质状况及是否有明显的核仁较易辨认,核膜的光滑程度,核染色质状况及是否有明显的核仁背景物质较易辨认黏液,甲状腺胶质,肿瘤基质等背景物质及坏死不易辨认黏液,甲状腺胶质,肿瘤基质等背景物质及坏死不易辨认黏液,甲状腺胶质,肿瘤基质等背景物质及坏死7)其他采样工具:刀片:切取法,蘸取法,刮取法;
手术剪刀:剪取法;
拭子:拭子涂片法;
胶带:胶带法;
影像学设备:如B超引导穿刺;
4.采样技术:1)穿刺法:适用于肿块,淋巴结,内脏,液体采集非负压穿刺多适用于圆形细胞肿瘤或容易脱落的细胞类型病变负压穿刺
多适用于上皮或间质细胞来源肿瘤等不容易脱落的细胞类型病变,以及囊腔等液体采集
2)切取法,剪取法,印压法:适用于体表渗出液以及活检样本的细胞学采集
(A)在做印压涂片之前,先用滤纸将血渍蘸掉,避免干扰判读
(B)组织切面接触玻片表面进行按压涂片,风干或固定后染色
3)透明胶带法:适用于体表且容易脱落的细胞以及病原微生物采集
(A)透明胶带蘸取皮损处
(B)贴于玻片上,之后染色
4)刮取法:适用于扁平的皮损,细针穿刺不容易获得的病变以及脱落细胞较少的活检样本
箭头处可用玻片进行刮取
5)拭子法:适用于其他方法不容易获得细胞样本,阴道和耳道等管腔细胞学样本采集
(A)棉棒拭子采集耳垢(B)采集的样本进行滚动式涂于玻片上(C)注意棉棒需折中滚动6)刷取法:适用于黏膜等处,如眼部
细胞刷采集眼结膜处样本注意:在采集样本之前需滴加麻药5.涂片:1)压片法:穿刺物或液体,体表渗出物等,适用范围较广(A)推出一部分穿刺液在玻片上,其上面为另一张玻片呈十字交叉
(B)上方的玻片盖在下面的玻片
(C)平滑分离两张玻片
(D)通常可制作成不错的涂片,也可能会导致细胞破裂
2)血涂片法:穿刺液,血液等
(A)下方玻片上滴加一滴液体样本,上方玻片一端紧贴下方玻片成30度角,并向样本方向移动(B)玻片底端接触样本,且样本迅速沿着接触面延展至完全(C)(D)上方玻片朝背离样本方向平滑移动,形成羽毛状的涂片3)海星法:穿刺液体
(A)推出一部分样本置于玻片上(B)用针头尖端接触样本,且向周围移动,形成海星样的涂片5)其他:透明胶带法,拭子法,刷取法
参考资料:
1.《FineNeedleAspirationCytopathology》
2.《ManualofDiagnosticCytologyoftheDogandCat》
3.《DiagnosticCytologyandHematologyoftheDogandCat》
4.《SmallAnimalCytologicDiagnosis》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ibzd/1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