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高原百姓健康,全科医生在阿里革吉
作者简介:医院特需医疗部全科医生北京大学医学部级全科研究生
年5医院与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后,于年7月奚桓常务副院长带领医护团队至西藏进行考察和组团式援藏,派出全科医师杨明进行针对性的帮扶,致力于打造海拔最高的全科诊室,带领当地医生学习全科知识,并建立远程会诊,制订了《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病诊疗规范》,带动当地医疗发展。医院院领导十分重视援藏工作,又于今年7月派出特需医疗部全科医师方静继续对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疗帮扶。
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情况:
1、医院分为门诊部、急诊和病房,病床数33张(全科和妇产科),现有医生:全科医生9名,妇产科医生3名,助产士2名,儿科医生1名,护士10名,超声科医生2名,影像科医师1名(藏医兼),检验科人员2名,藏医师5名。可开展的辅助检查有: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尿酸、血肌酐、乙肝5项、心电图、腹部超声、盆腔超声、妇科超声、X光。
2、革吉县医疗的发展:较去年相比,临床医生数量增长4名,新增助产士2名,护士数量增长3名,超声科医生增加1名,检验科医生增加1名。今年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医院,当地医护人员共同梳理创甲要求,提高医疗规范度,迎接一甲初审。
3、疾病谱具有当地特色:(1)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痢疾、乙肝、结核病人较多,肝包虫病、布病也不罕见。(2)营养缺乏发生率也较高,如维生素D缺乏、造血原料不足的贫血,与当经济条件、宗教信仰均有关系。(3)高原相关疾病:高原反应、肺动脉高压等与阿里地理条件相关的疾病较为常见。
左图:巨大的痛风石右图:停电了,只能对着窗户阅片
4、面临的困难:受当地电力不稳定影响,不时有停电情况发生,辅助检查人员有时因事假或休假不在,多种原因导致辅助检查有时无法及时完成,影响诊治进展。药品种类不齐全,缺乏常见疾病和急诊用药,并且采购周期长易导致药品断货。当地百姓的健康意识有待提高,对慢性疾病的理解和认识较为粗浅,难以接受长期、规范的疾病管理,经常图方便就诊街边的门诊,要求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尽快缓解不适。
全科医生的日常医疗工作:
1、门诊:接诊病人,予以诊治,判断是否需要收住院治疗。
2、病房:除了妇产科以外,所有病人不分科。全科医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蹒跚儿童都需要面对,内科、外科、骨科、儿科、神经科……各类疾病一应俱全。
3、值班:在病房值班的同时,需要承担急诊接诊工作。
尽力去帮助:
1、在援藏期间我协助安装、调试心电图机,对临床医生进行心电图机使用的培训。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培训单人、双人、团体的心肺复苏,并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演练,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抢救水平。
2、巩固远程学习、会诊平台:医院人员调动,信息科负责人离职后,远程会诊一度中断。此次在医院各科室的帮助下重设远程教育、远程会诊的平台,与医院特需医疗部远程连线,在1个月内实现了2次远程连线,分别是:中国心衰诊治指南的远程业务学习和一例意识丧失病例的远程会诊,提高了当地医生对心衰的诊治水平和梳理了意识丧失的临床思路。
3、建立科室业务学习制度:协助规划每周科室内业务学习制度,向临床医生授课,内容有心电图基础、抗生素的使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指南解读、发热病人的诊治流程等。
4、带领当地全科医生书写个案报道《西医院儿童尿潴留1例》。
5、作为第二批支援革吉县医疗援助人员,统计了今年住院患者的疾病种类,结合在当地医疗支援切身体验,参考上一批医疗支援人员的经验和科室领导同事的建议,收集相关常见疾病的指南、专家共识汇编成册,供当地诊疗提供参考。
感激能有这样难得的机会,近距离接触高海拔的全科医学工作,认识一群努力、善良、坚韧、勇敢、甘于奉献的藏族全科医生。他们不惧承担责任、不甘于条件束缚、紧抓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像关爱亲朋友邻般关爱患者,如同高原上守着荒漠、迎着风沙的红柳,守护着百姓们的健康,值得我敬佩、学习,让我深受感动。
革吉县地处西藏西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医疗条件落后。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们,在辅助检查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依靠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完成大部分的诊断十分不易。相信在医院的千里相连的帮扶下,革吉县的医疗水平会持续性地提高,最终使得当地百姓人人都能有优秀的全科医生为他们的健康做守门人。也希望有更多的师资、资源、力量能参与到高原全科医学的建设中,让全科医学的硕果遍布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相关阅读:
一位全科医生的援藏纪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zd/1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