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雪域高原上的健康卫士记青海省三

尼玛拉毛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其病程长、病情重、死亡率高被称为“虫癌”,已成为影响牧区群众奔向小康的绊脚石。在“虫癌”长期流行肆虐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一位医务人员用敬佑生命的担当,以善待病人的情怀,生动诠释了医护精神的本质要求。她就是16年如一日奔走在雪域高原上的健康卫士--果洛州甘德县柯曲镇卫生院院长尼玛拉毛。作为一名藏族女儿,为了牧民群众的健康,她利用会藏汉“双语”的优势,常深入周边牧区、学校讲解包虫病防治知识,患者康复护理常识,每到一处她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让高原各族群众了解包虫病的根源,改变不良习惯,要求病患及时就医。

走进柯曲镇卫生院,在一间算不上宽敞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尼玛拉毛正静静倾听着包虫病患者的陈述,不时用流利的藏语与患者交流。通晓藏语只是第一关,怎样转变牧民群众存在“怕看不起病”的就诊意识,才是挡在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一座大山。“为了让患者及家属接受包虫病手术治疗,有可能要做几天的思想工作,但一次成功的手术能够改变包虫病患者的一生。”尼玛拉毛说。她劝说起病人和家属特别有“一套”。椰谢是安木掌村的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参加免费健康体检时被查出患有包虫病,当得知病情需要手术时,她犯了难。“不用愁,政府有针对包虫病的好政策,手术产生的费用都可以报销,术后服用的药物也是免费提供,我还能成为你的签约家庭医生。”尼玛拉毛告诉患者。椰谢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尼玛拉毛立即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将医院治疗。椰谢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这次包虫病的治疗实现了全程“零”花费,并且在合理规划患者及家属“食、住、行”等问题上,尼玛拉毛也是尽职尽责。“我现在是椰谢的家庭医生,平时会定期去询问她的健康情况、督导她服药。”尼玛拉毛说着拿出了一个本子,里面详细记录着包虫病患者的信息。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在尼玛拉毛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包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她经常带领医护人员与其他兄弟单位合作,进行医护系统化分层培训、演练,将新的管理理论和临床专业实践相结合,让医护人员将所学的知识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

“哪里需要去哪儿,病人的事情无大小”,这是她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她还是病人们心里悄悄话的倾诉对象,由于地域文化因素,妇女们很保守,对自己身心健康的保障意识淡薄,这几年,借助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尼玛拉毛找到切入点,成为妇女姐妹们的家庭医生,治疗、做心里疏通,在她的医患谈话室经常可以听到妇女们爽朗的笑声。

谈及自己的工作,尼玛拉毛感慨万千,“平时工作忙,很少能陪伴家人,孩子不知不觉长大了,虽然觉得愧对他们,但我不能愧对病人!”对每个医务人员来说,来自病人的评价是一杆最公正的秤。尼玛拉毛将本辖区的病人规范化管理,人性化随访,平时的她总是面带笑容,认真询问,耐心解答,受到很多牧民群众的赞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为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一直会去坚持做的事情”,尼玛拉毛动情地说。就这样年复一年,尼玛拉毛的身影不断穿梭在甘德县的每一片草原上,以自己的大爱仁心,在救治藏区患者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jc/163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