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工作总结
?三、看病贵问题取得重要突破
(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逐步推开。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截至年12月底,“4+7”城市平均完成25个中选药品采购进度%。加强对中选药品质量监管,实现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两个全覆盖,所有品种抽检全部合格。扩大试点区域范围,扩围省份25个药品中标价格较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平均降幅59%。中选药品配备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二)药品耗材费用负担持续减轻。抓好年抗癌药医保准入谈判结果落地执行,17种抗癌药医保累计报销96万人次,报销金额52亿元。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实行“零差率”销售。建立健全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机制。
(三)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得到强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各省均出台配套文件,加强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强化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
(四)药品审评审批进一步完善。加快临床急需药品上市审评审批,遴选两批共74个境外已上市药品品种名单鼓励在我国提出上市申请,目前已有21个获批上市。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合理减免经典名方等申报资料。
(五)药品流通领域持续规范。开展药品流通行业改革对策项目调研和信用分类管理制度设计工作,总结前期改革成效。印发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和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唯一标识在生产、经营、流通和使用中的示范应用。
(六)药品保供稳价能力稳步提高。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及时解决氯法齐明等供应保障。印发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认定工作程序和评分标准,开展第二批集中生产基地评审,完成集中生产基地全国布局。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新增三批参比制剂目录,印发第一批33个鼓励仿制药品目录。
(七)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元,各级财政共补助资金亿元(中央财政亿元),人均新增补助中的一半(15元)用于大病保险。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强化基金共济能力。调整优化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版目录药品共个,优化了品种目录,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被纳入目录,其中谈判新增药品70个、平均降幅60.7%,谈判续约药品27个、平均降幅26.4%。增强大病保险保障能力,普惠性降低并统一起付线至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60%,对贫困人口予以倾斜。印发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50%,实际运行时超过55%。推进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在30个城市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达到2.76万家,比年增长79.1%,跨省住院直接结算万人次。加强经办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保系统行风建设。
(八)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发展。修订《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范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健康保险保费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29.7%。25家保险公司开展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业务,销售保单42.46万件。16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个省(区、市)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中有13个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覆盖4千多万人。
?四、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效率持续提高
(一)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医院党建工作指导,举办13医院党委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班。在家医院医院管理制度,在45个地方开展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推进医院章程试点。印发做好当前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的意见,指导地方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稳妥有序试点探索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印发医疗机构内部价格行为管理规定,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院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薪酬水平确定更加科学合理。改进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由32项精简至8项并直接采集数据,减轻基层负担。遴选21个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中央财政安排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01亿元,对每个受表彰的地方额外奖励万元。????
(二)医院绩效考核逐步推开。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发布55个考核指标(医院考核指标66个),建立标准化、信息化考核支撑体系。全国参加绩效考核的三级医院共家,99.84%的医院数据质量符合绩效考核要求。印发关于加强二级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
(三)综合监管逐步强化。建立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并开展首轮督察,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力度,国家监督抽查38.6万家单位、查处案件2.2万件,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全国共查处公共场所卫生等案件24.97万件。组织开展医疗乱象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开展疫苗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全面排查、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实施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共处理违法违规定点医疗机构16.16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0.24万家,追回资金.56亿元。组织开展69组基金监管飞行检查,以约谈和现场稽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定点医药机构进行检查。开展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治理,对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针对“保健”市场、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全国共立案件,罚没金额1.99亿元。持续开展原料药反垄断集中执法,查办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垄断等案件。强化医药领域广告监管,共查处广告案件件,罚没金额1.25亿元。
?五、相关工作统筹有序推进
(一)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明确基本医疗有保障指导标准,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安排中央投资80.4亿元支持贫困地区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基本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为贫困地区培养人员1.2万人,通过“县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支援人员9.8万人,组织医院帮扶2医院。开展“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至25种,累计分类救治多万贫困患者。推进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聚焦深度贫困,中央财政专项安排25.76亿元支持个深度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加强南疆四地州和怒江州结核病、凉山州艾滋病以及西藏和四省藏区包虫病防控工作。各级财政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亿元(中央财政亿元)。年起,中央财政连续三年每年通过医疗救助转移支付安排补助资金40亿元,用于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印发坚决完成医疗保障脱贫攻坚硬任务的指导意见,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99.9%以上,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全面落实。????
(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提升家县级医院能力,累计建成中医馆3万多个,中医诊所备案近1.6万家。印发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鼓励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成立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全面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构建道地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和中药标准化项目,对59个中成药大品种和个中药饮片开展生产全链条质量追溯。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审批,推进制定第二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开设“便民就医导航”平台,让群众“方便看中医”。????
(三)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成立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优化医学专业结构,增设儿科等专业点。印发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调整医学专业规模。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细化保障机制,加强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全科医生4.6万名。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动态管理,新招收住院医师10万余名(含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2.27万名住院医师报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此外,医药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组织实施新药创制专项和传染病防治专项,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医疗器械自主创新。
(来源: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jc/1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