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特辑丨绽放战疫青春武汉青年有力量青

白癜风初期症状 http://m.39.net/pf/a_7696544.html

五四运动已是百余年前

但它的光芒从未远去

感召着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奋斗

新时代的青年是什么样子?

或许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找到答案

在武汉保卫战中,全市各级团组织闻令而动、勇敢担当,和广大青年一道,冲锋在抗疫一线。全市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号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青年力量,涌现出一大批青年榜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疫情持续向好,武汉正在重新起航。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一场全新的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已经打响。武汉青年将进一步激扬战疫中锤炼的英雄气概,用更加努力的奋斗,共筑大武汉美好未来!

刘恒明:医院ICU的“牛”组长

刘恒明在隔离病房预冲ECMO管路

在武汉市医院的ICU,90后护理组长刘恒明被称为“技术牛”。ICU主任胡明说,这孩子技术最好。护士长钟小锋说,这孩子是最拼的。

ICU如同战场,检测病人的生理数据、注射药物,ECMO、呼吸机、血液净化装置、纤支镜……这些精密仪器的预装、调试、清理、维护、紧急情况的处理等,刘恒明时常忙得汗流浃背,却一刻也停不下来。

医院13楼ICU的值班室,一床被子,一张床,战斗六七个小时回来躺一躺,24小时随叫随到,这就是刘恒明的抗疫日常。刘恒明说:科室里其他人下班可以回宾馆休息,但我要随时解决病房里出现的技术故障,所以,我就跟护士长提出住在值班室。医院的刘恒明,缺席女儿的周岁生日,更没有机会回家抱抱女儿。深夜空下来了,亲人已入睡,他就去翻看手机里家人白天发来的视频,一个人傻笑。

平时,即使不是刘恒明的班,一些难度大的操作,一些重症救治仪器的报警及故障处理都得依靠刘恒明。刘恒明随叫随到,一忙就是数小时。

在疫情期间,许多国家级专家亲自到病房操作,刘恒明抓住机会向专家请教,他说:“这种机会,一生可能只有一次,我学到了难得的技术,更学到了专家们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

程文涛:隔离病房的“百科全书”

程文涛(右)在隔离病房指导护士使用呼吸机

史凡毅:昼夜奋战的火神山建设者

史凡毅(左)医院施工现场向测量员对坐标轴线进行交底

从一片芦苇荡到一所达到防治隔离要医院,“中国速度”的背后凝结着数千名建设者的努力和汗水。告别妻子,暂别中风卧床的父亲,医院建设现场奋战的史凡毅就是其中一员。

武汉建工负责承建的医技楼、ICU医院的核心功能区,设计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没太多可借鉴的资料,医疗专家组、卫健委、城建局等都在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需求,设计图纸一直在变,再加上春节期间材料采购、劳动力组织都存在问题,等图纸再按图纸施工的传统方法不现实,史凡毅把所有图纸记到烂熟于心,有变化直接在脑子里更新。他同时还要协调钢结构立柱、大跨度屋面桁架交叉作业,穿插弱电智能化、机电安装、医疗设备安装等工序。

“我们这个工程就是抢时间,信息沟通很重要,我就是那个对接的沟通桥梁,一天电话两三百个。”在施工现场,几千人同时施工,满是切割声、电焊声、瓦刀声和电钻声,大家还戴着口罩,人和人面对面都听不清楚对方说什么,为了保证电话那头能听清楚,史凡毅只能扯起嗓子喊。

紧迫的工期,早班连晚班,他只要醒了就在工作。每天睡二三个小时就算奢侈,睡觉地点就更不固定了。有时候在路边坐着打个盹,有时候太累了在墙角、吊车上凑合闭上一会儿眼就算是休息。

涂可蔼:推迟婚礼逆行返汉的铁血汉警

涂可蔼(右一)在江医院执勤

在与新冠病魔抗争16天后,民警涂可蔼治愈出院。在老家隔离休养期间,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他推迟原定的婚礼,多处寻求返汉途径,逆行而归,重返抗疫一线。

2月17日,医院组建安保专班。涂可蔼向局里主动请战,医院青年民警突击队。因担心他的身体,领导婉拒了他的申请。涂可蔼再三坚持,他说:“我感染过,有抗体,到一线,更合适。”之后,他穿上防护装备,进入方舱,到离感染患者最近的地方,“零距离”开展治安秩序维护、消防安全、应急处置等执勤任务。在方舱,他安抚着焦虑不安的患者,曾经给5位病人做了3个多小时的劝说。得知他是生病康复回到岗位的民警,患者们纷纷围着听他讲述经历,介绍康复经验。

3月8日,医院顺利休舱,涂可蔼没有片刻休整,又主动投身局内的监所防疫一线,严把监所进口关,维护治安秩序。3月19日,涂可蔼申请加入江汉区境外返汉人员工作专班。

“医院住院时,隔着防护,我只能看到医护人员的眼睛,但我知道医护人员在不辞劳苦照顾着我们。”涂可蔼说,“现在我在岗位执勤,群众也只能看到我的眼睛,但他们知道我在守护着他们。”

王金兰:疫情下的城市“摆渡人”

王金兰准备出车执行接送医护人员的任务

交通物流、社区保供、电力消防这些基础保障就像城市运行的血液。为了这座超千万人口的城市正常运转,很多像王金兰一样的普通人,一直默默坚守在岗位上,为武汉战疫奉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疫情发生后,公交停运、小区封闭管理。医院等待救治、医生亟需医疗物资、社区居民等待生活物资,一切都需要车辆、需要公交人运输。公交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应急小分队。王金兰,公交三公司33岁的女司机,毅然逆行,加入到战疫的队伍,用实际行动,为武汉加油!

加入公交抗疫的“青年突击队”后,王金兰没来得及和远在海外轮船上工作的丈夫商量,把10岁的孩子交给婆婆后,就一身防护服站到了战疫的最前线。

外地医疗队支援武汉后,王金兰所在团队在医疗队和医院之间为他们进行交通摆渡。一个多月里,她频繁往返于医护人员驻地酒店和医院,接送他们上下班。天气冷,她提前打开空调;医护人员睡着了,她就会开得慢一些、稳一些。

为感谢援鄂医护人员对武汉的付出,王金兰找来塑料花、钢丝等物品,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制作了60个漂亮的花环。2月14日,这些外地医护人员终身难忘:凌晨3时30分,来接她们回酒店的王金兰,一一将这些花环戴在了她们的头上。寒风中,公交车厢因为这一幕而变得温暖无比并瞬间刷遍了这些援鄂医护人员的朋友圈。

小区封闭管理的日子,政府组织商超为小区配送物质。王金兰作为唯一的女司机,和男司机一样,每天帮忙搬上搬下蔬菜,为社区居民宅家坚守提供支持,也为顺利完成小区封闭管理增加一道防线。

最近,武汉的公交运行逐步恢复,王金兰成为随车安全员,乘客上车前量体温、扫码,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上车,下车前再次核实,工作繁琐而细致,但乘客们的理解支持,让她很是欣慰。

青年榜样

医院武胜路院区脊柱二·骨肿瘤科医师

王国庆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王金兰(女)武汉市公交集团第三营运公司H87路驾驶员

方文成湖北威久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凡毅武汉建工集团股医院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

吕远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隧道工程公司副经理、党委委员

华雨辰(女)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教师

刘聪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所主管医师

刘恒明武汉市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沈祥武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动力部热电联产装置经理

严沧海中交二航局六分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项目部常务副经理

芦丹(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杨春华(女)武汉武商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白沙洲店店长

杨荣桂(女)武汉市第一看守所民警

吴辉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时一病区护士长

汪素娟(女)湖北卓尔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张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云支撑室经理

郑汝可(女)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党政新闻部记者

郑欣怡(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级本科生

徐龙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武汉市江岸区分公司上海路投递站投递员

徐靓(女)武汉市硚口区荣华街建国社区副主任、党委委员

黄雯(女)武医院护理部负责人

龚杰武汉华信联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梁杨(女)医院检验科检验技师

医院汉阳院区急诊科主治医师

程医院耐药结核病区住院医师

綦建峰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

蔡华武汉市急救中心汉口急救站急救医师

熊赵中共武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一级主任科员

医院肝胆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市,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全市团员青年的积极响应,不到12小时就有超过人报名参战。在社区,近万名团员青年到社区报到,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疫情排查、小区封控等工作。在居民保供一线,日均名青年志愿者为全市家商超门店提供分拣打包、搬运配送等志愿服务,打通“菜篮子”供应“最后一公里”。在线上,名大学生专业志愿者,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结对提供在线教育辅导。累计余支青年突击队参与隔离点、医疗点、医院等防疫重点工程建设,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医疗救护、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武汉青少年服务台增开6条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线路,余名心理志愿者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4小时接听热线电话。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余名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达余个。80后、90后、00后,志愿者精神在一代代年轻人中传递、发扬。

80后志愿者

王鹏:没有时间休息的“全天候”志愿者

医院执行任务

王鹏,武汉市公安局轨道交通管理分局野芷湖派出所民警。自1月20日起,王鹏就天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他总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在得知团市委正在招募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王鹏参加过洪山体育馆、白沙四路等3处医院建设,他不仅搬物资、装床架、清垃圾、协调现场,医院突击队员。2月7日驻勤以来,他克服家中两个幼子需要照顾的实际困难,冒医院封控卡点,规范执法、为民务实,服务群众余人次,连夜帮助四医院运输队卸运60余吨蔬菜,以实际医院一方平安。

此外,他还主动报名加入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疫情爆发以来先后协助社区卸装救援物资、分发生活物品5万余箱;驱车50余公里帮助药厂紧急打包、搬运余万张药品包装,确保防疫药品第一时间投入使用;带队支援各大商超装载分拣百余吨蔬菜,确保“十元蔬菜包”第一时间分发到居民手中。

疫情期间,王鹏积极行动,多方筹集到防护服套、防护面罩40个、护目镜50副、一次性手套0双、N95口罩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只、84消毒液10升、便携式喷雾酒精瓶。

王芬:天天充满正能量的快乐”大白”

王芬在商超参加分拣“十元蔬菜包”志愿服务

王芬是一名化妆造型设计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她便报名参加了团市委招募的青年志愿者,从2月14日开始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80后”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期间,王芬担任“大白”志愿服务队4组组长,作为组长的她,总是主动承担最累的活。她带领她的队员们陆续参加了为医院援汉医疗队运送一日三餐、商超分拣“十元蔬菜包”以及为养老院的老人送爱心菜等志愿服务。作为化妆造型设计师,她还主动承担起给大家剪头发的工作,她笑着说,疫情期间她剪了48个头,这还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给别人剪头发。

除此之外,她还帮社区送过蔬菜,接送过医护人员上下班,还帮不方便出门的病人买过药,等等。王芬的小组成员不管去到哪里,气氛都很好,在分拣“十元蔬菜包”医院分拣药品时,她带着小音响一边唱一边快乐把活干,每天正能量满满。

问她为什么选择当志愿者,她说,因为我年轻啊,我很庆幸我能帮上忙,而不是坐在家里干着急。

90后志愿者

孙甘霖:不怕风险坚守核酸采样一线的医学生

孙甘霖(右二)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参与核酸检测工作

今年23岁的孙甘霖是武汉人,看到武汉市招募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时,毫不犹豫报了名,并耐心说服她的家人。作为一名江汉大学医学生,她被分配到东湖高新区疾控中心,参与医疗救护工作。

孙甘霖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需要做好三级防护,每天6个小时左右不吃不喝,护目镜、口罩在脸上勒下深深的印痕。她的工作是与确诊、疑似病患和密切接触人员沟通、询问,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及症状,然后由医生采取鼻或咽拭子,她将医生取出来的样本密封、编号、记录,便于运输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孙甘霖和团队队员们一起去过养老院,为高龄老人采样;去过福利院,为躺在床上的残障人士检测;也去过隔离点,接触确诊治愈复测病患;还去过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家中做上门检测……有一次,核酸采样组接到紧急任务,孙甘霖和另外6名医护人员一起,冒着雨从下午两点忙到晚上七八点,最终圆满完成了多个标本采集工作。

“在采样的过程中,常常有病人一个喷嚏打过来,口水就落在你的面罩上。”孙甘霖说,医护工作辛苦,也有危险,但看到不少患者康复,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杨雪:携手奥运冠军为武汉加油的“守护天使”

杨雪(右)参与“洪山青年突击队”物资运输服务

杨雪做志愿者缘于医院的一名护士,全市公共交通停运后,她负责接送表妹上下班。

随着网上接送医护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个人的力量显得捉襟见肘。为此,杨雪发起号召,组织身边的朋友共同创立“守护天使”志愿者车队。她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ibzd/169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