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SFDOCK6分子对接详细图文教程
UCSFDOCK6是一款学术免费的对接软件,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AutoDock,可以和UCSFChimera视图软件联用,也可以与ZINC数据库进行联用。ZINC库是著名的小分子结构数据库,其中的分子已经针对DOCK进行参数化,非常适合对快速的虚拟筛选。程序有加利福利亚旧金山分校相关课题组研发,适用于Linux和MacOS系统,需要使用教育邮箱申请使用许可。下面介绍如何利用UCSFDOCK6进行分子对接。
上一篇文章: 兽医蒋志勇只是做了一个兽医应该做的事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本教程在Ubuntu下完成,所需软件有
Chimera,必须
UCSFDOCK6,必须
dms,可选
1准备受体文件
通过网络获取PDB编号为1FPU的Abl与imatinib的晶体复合物,File—FetchbyID—PDB—Fetch输入编号1fpu,点击Fetch获取结构文件选中B链,Select—Chain—B,然后Actions—Atom/Bonds—Delete删除B链,保留A链,并且保存为1fpu_A.pdbSelect—Residue—allnonStandard选中蛋白质以外的其他原子,然后按上述步骤删除不是蛋白质的其他杂原子接着Select—Chemistry–Element—H选中氢原子,并且删除,将删除H后的受体保存为rec_noH.pdb文件然后在Tools-StructureEditing—DockPrep中进行加氢加电荷处理处理完毕后保存为rec_charged.mol2文件在处理过程中一般勾选默认参数,蛋白质处理立场程序默认的是Amberff14SB然后Action—Surface—Show显示蛋白表面,并在Tools--StructureEditing中找到WriteDMS,将其表面保存为dms格式的文件,这里保存为rec.dms文件2配体处理
关闭上述回话,重新打开1fpu_a.pdb文件,这次需要删除出去配体imatinib(PRC)以外的其他原子,保留配体进行加氢加电荷处理,首先选中PRC,然后Select—Invert(selectedmodel)反选除去imatinib的其他原子,并且删除,只保留配体然后在Tools—StructureEditing中利用addH进行加氢键然后在Tools—StructureEditing中利用addCharge加电荷处理,选择AM1-BCC电荷处理完毕保存为lig_charged.mol2文件,至此初始结构准备完成,包括4个文件,如下所示rec_charged.mol2
rec_noH.pdb
rec.dms
lig_charged.mol2
3活性位点侦测
在受体表面生成侦测球体,其计算原理如下
操作方法为:在含有上述初始文件的目录下新建一个名为“INSPH”的参数文件
其内容为
rec.dmsRX0.04.01.4re.sph
然后如下命令生成表面球体侦测结果文件,
sphgen检查目录发现有re.sph和OUTSPH文件生成这里因为有imatinib作为参考分子,以其作为活性中心设置活性位点,命令如下
sphere_selectorre.sphlig_charged.mol28.0检查目录会发现有selected_spheres.sph文件生成,其为程序识别的活性位点中心可以用chimera检测活性位点,如下绿色圆点所示即为程序识别的活性位点范围
4设置对接盒子
设置盒子前,在工作目录下新建参数文件名为“box.in”的文件,包含如下内容:
Y8.0selected_spheres.sph1rec_box.pdb
其中第二行的8.0表示盒子中心到边缘的距离为8.0埃,可根据对接分子大小调整,然后输入如下命令:
showboxbox.in检查目录会有rec_box.pdb文件生成,用chimera打开,如下所示5设置生长格点
格点生长打分函数是DOCK6的一种基于立场的能量打分函数,是在对接前必须要做的一步,期计算原理为:操作很简单,只需要输入如下命令即可:grid-igrid.in-ogrd.out上述命令前,同样需要先建一个名为“grid.in”的参数文件,包含如下内容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zl/1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