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青海爱映高原中华慈善总会组队赴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李希金)7月28日至8月3日,中华慈善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专家和“丝路心宇医疗团队”,再次赴青海果洛州久治县和玉树州称多县开展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
7月29日下午,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徐镱轩带领“丝路心宇医疗团队”到达果洛州久治县,不顾身体疲劳和高原反应,直医院开展工作。王甲嘉、董建两位医师仔细为患者进行B超检查;彭心宇、吴向未两位教授认真查看患者病情并确定手术治疗方案。
中华慈善总会、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与“丝路心宇医疗团队”联合组队在青海果洛州开展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
7月30日一早,麻醉科董希玮主任医师就来到手术室再次确保术前准备工作无误。医院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彭心宇、吴向未两位教授为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医院捐赠了自主研发的包虫病专用手术器械。当天下午,两位专家还为医护人员进行了包虫病临床诊疗与以相关基础研究为主题的专题培训。
应久治县人民政府邀请,中华慈善医院建立了“丝路心宇医疗团队”久治县工作室。8月1日,徐镱轩等为工作室进行现场揭牌。
据了解,这次包虫病患者筛查是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疗队第四次前往玉树称多县。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完成余人次筛查工作,并组织余位适合手术的病人赴北京治疗。此次任务既包括对称多藏区群众的包虫病筛查,也包括既往赴京救治患者的随访工作。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共派出以肝病外科主任王洪波为组长,包括1名外科医生、3名超声科医生在内的5人专家小组,经西宁转机至玉树,后驱车2小时于7月29日下午到达称多县。
当地藏区群众听到慈善医疗团队前来义诊的消息,高兴地奔走相告,数十名群医院排队等候。称多县平均海拔为4米,医疗团队成员不同程度地出现高原反应,但大家一致放弃了休息与就餐,医院展开工作,当天共完成70余人次筛查,回到休息处已是晚上9点多钟。
从7月29日至8月2日,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医疗专家团队共完成包虫病患者筛查人,其中包虫病阳性患者人,随访既往手术患者30余人,均未出现复发情况。
年,只有7岁的旦增措尼被查出患有包虫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受贫困及包虫病双重影响使他辍学在家,由于发育不良较同龄人显得也比较矮小。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疗队赴称多筛查时发现了他的情况,经中华慈善总会帮助赴北京救治,出院后恢复良好。这次随访再见到他,身上穿着整洁的校服,个子也长高了。见到王洪波主任,旦增措尼开心地说“叔叔,我来了!”
小旦增只是藏区包虫病患者的一个缩影。
8月2日,医疗队和当地政府在玉树州称多县举行了包虫病康复患者代表座谈会。当天,近百名包虫病康复患者代表及家属参加了座谈。
受助包虫病患者代表、称多县患者边巴在发言中说:“我得了严重的包虫病,医院,都说没有治愈的可能,是中华慈善总会将我们送到了石河子大医院,彭心宇教授不吃不喝十几个小时为我做了手术,让我得到了康复。我代表所有受助包虫病患者家庭感谢党的惠民政策,感谢中华慈善总会,感谢石河子大医院,及所有帮助过我们的爱心人士,谢谢你们。”
座谈会上,称多县民政局、慈善总会向中华慈善总会、石河子大医院、医院分别赠送了锦旗。
康复患者向项目发起人徐镱轩、“心宇医疗团体”、医院医疗团队、项目支持人陈建明和叶家兴敬献了哈达。
徐镱轩由衷地感谢每一位爱心人士对这项救助行动的默默付出。他表示,未来会继续努力,把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开展得更好,让藏区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zd/1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