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重点总结
总论
第一章:寄生虫与宿主
1、寄生:共生生活双方中的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生活现象称为寄生
2、寄生虫: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内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
外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外或体表的寄生虫
暂时性寄生虫:寄生虫只在采食时才与宿主接触
永久性寄生虫:寄生虫的某一生活阶段不能离开宿主,否则难以存活
单宿主寄生虫: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机体,对宿主有严格选择性的
多宿主寄生虫:能寄生于多种宿主的寄生虫
专性寄生虫:必须完全依赖于寄生生活,离开宿主便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既可以寄生也可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种类,如类圆线虫
土源性寄生虫:指寄生虫在发育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在环境土壤或粪便中即可发育至感染性阶段完成由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的传播、发育过程,又叫直接发育型寄生虫
生物源性寄生虫:指寄生虫在发育史中需要中间宿主才能完成由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的传播发育过程,又叫间接发育型寄生虫
4、宿主:凡是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地寄生的动物均称为宿主
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具有两个中间宿主时,称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补充宿主)
5、宿主的类型:保虫宿主:在多宿主寄生虫的宿主中,防治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如肝片吸虫可寄生于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从防治家畜肝片吸虫病的角度说,野生动物为保虫宿主;从防治野生动物肝片吸虫病说,家畜为保虫宿主。
贮藏宿主:即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
带虫宿主:指体内有寄生虫寄生,有传染性,但没有临床症状的宿主
媒介:指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低等动物,一般指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
6、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1)机械性损伤:①损伤宿主组织器官、②堵塞宿主的腔道、③压迫组织器官
(2)夺取宿主营养:①直接摄取宿主肠道中的营养物质、②吸取宿主血液、③消化、吞食宿主组织细胞
(3)毒素作用:①免疫损伤、②继发感染
(4)引入其他病原体
7、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遗传因素的影响
(2)机体组织屏障的影响
(3)宿主年龄因素的影响
(4)宿主体质的影响
(5)宿主免疫作用的影响
第二章、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1、寄生虫病学的流行病学:研究某种寄生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发生、传播、流行及转归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2、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①感染来源
②感染途径
③易感动物
3、研究方法:感染率、感染强度
4、感染途径
①经口感染: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的采食、饮水、经口腔进入宿主体内的方式。(最主要感染途径)
②经皮肤感染:有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自动钻入宿主的皮肤而引起感染
③经接触感染:通过宿主相互间皮肤或粘膜的直接接触,或通过外界环境间接接触而感染
④经胎盘感染:某些蠕虫的移行期幼虫或血液内寄生虫可通过胎盘由母体将寄生虫传给胎儿
⑤经节肢动物感染:经节肢动物感染:寄生虫通过节肢动物的叮咬、吸血,传给易感动物的方式。
⑥自身感染:指某些寄生虫产出的虫卵或幼虫无须排出宿主体外,即可使原宿主本身再次遭受感染,具有反复自身感染的能力
5、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过程的因素
①生物因素
②自然因素
③社会因素
6、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地方性、季节性、散发性、自然疫源性
第三章、寄生虫免疫学
1、寄生虫抗原特点:
(1)寄生虫抗原免疫应答较弱
(2)抗原具有复杂性和多源性
(3)抗原具有属、种、株、期的特异性,即既有共同抗原,又有特异性抗原
2、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1)带虫免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保持一定数量时,宿主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一旦宿主体内重提完全消失,这种免疫力也随之结束。
(2)免疫复杂性
(3)不完全免疫
(4)自愈现象:动物受到某一种寄生虫感染后,当再次受到同种寄生虫感染时,有时会出现原有的寄生虫和新感染的寄生虫被全部排除的现象,称之为自愈现象
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免疫逃避: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并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在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和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免疫逃避的机制(填空):组织学隔离、寄生虫抗原性的改变、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释放可溶性抗原和代谢抑制
第四章、寄生虫病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①病史调查
②发病动物的品种、年龄、来源、饲养管理方式、发病季节、发病率、死亡率等
③治疗史调查,药物的种类、剂量等
二、临床症状观察
有的寄生虫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双芽巴贝斯虫引起患牛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素尿,脑多头蚴引起牛羊转圈运动等,根据这些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判断
多数没有特异性症状的寄生虫病,则可根据症状(贫血、消瘦、腹泻、水肿等)确定范围,为下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三、病原学检查
(一)粪便检查法:检查动物粪便中有无蠕虫的虫卵、幼虫、虫体、节片,原虫的卵囊、滋养体、包囊等,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1、蠕虫虫卵检查法
(1)直接涂片法:适用范围:产卵量大、虫体寄生数目较多的蠕虫虫卵检查。缺点:检出率低
(2)集卵法:利用相对密度大小使虫卵农集以提高检出率的方法,是虫卵检查法中常用的方法
①漂浮法:适用范围:线虫卵、绦虫卵和华支睾吸虫、禽后睾吸虫卵
②沉淀法:适用范围:吸虫卵、棘头虫卵和猪肾虫卵(线虫)
(3)锦纶筛兜淘洗法
(4)虫卵计数法
①斯氏虫卵计数法、麦氏虫卵计数法
2、蠕虫幼虫检查法
(1)贝尔曼法
(2)法依德法
(3)毛蚴孵化法:用于诊断血吸虫病
(4)幼虫培养法
3、蠕虫虫体检查法
用于绦虫病的生前诊断,结合寄生虫学剖检法可判断药物的治疗效果
4、原虫检查法
(1)球虫卵囊检查: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直接涂片法
(2)隐孢子虫卵囊检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
(二)、血液检查
用于血液原虫病和丝虫病的诊断
(1)直接镜检法
(2)涂片染色法
①瑞氏染色法
②姬氏染色法
③离心集虫法
(三)、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用于检查猪尿液中的有齿冠尾线虫卵(猪肾虫),尿液为白色絮状沉淀
(四)、皮屑检查
取患健交界处
(五)、辅助性诊断:
(1)动物接种
(2)诊断性驱虫
(3)穿刺检查:检查泰勒角虫病时,可取体表肿大的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有无石榴体
(六)免疫学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间接荧光抗体、免疫胶体金、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反应、琼扩
(七)分子生物学
核酸探针技术、PCR
第五章、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控
一、寄生虫病的防控原则(填空)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动物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方式是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
(一)、药物防治
(1)治疗性驱虫:针对患病动物的紧急措施,主要目的是抗寄生虫药物治愈患病动物
(2)预防性驱虫:目的是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①定期预防性驱虫
成熟前驱虫(名词解释):蠕虫在宿主体内尚未发育成熟时,用药驱除
②长期给药预防
(3)、驱虫时的注意事项
①.正确选择驱虫药物,选药原则是高效、低毒、广谱、价廉和使用方便(填空)
②.用药量要准确
④.保证驱虫的安全:大群驱虫前,应先挑选少数动物进行驱虫实验,确定安全有效,再全面铺开
⑤.防治病原散布:驱虫时应将动物集中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搜集服药后3~5天内排出的粪便虫
体,进行生物热消毒
5.驱虫效果的检查
(二)、环境措施
(1)加强粪便管理
(2)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三)、加强饲养管理
(1)注意饲料、饲草和饮水卫生
(2)搞好厩舍和环境卫生
(四)健全兽医卫生检验制度、科学放养、增强动物抵抗力、进行免疫接种
(五)生物防控(名词解释)
用寄生虫的某些自然天敌来控制寄生虫的种群数量,使之处于无害水平。
优点:无抗药性、无药物残留、无环境污染
三、阐述寄生虫病对畜牧业的危害(简答)
第六章、动物吸虫病一、吸虫的形态和构造
扁平叶状、多数为雌雄同体、有两个肌质吸盘
二、吸虫的发育
(一)宿主
吸虫多为生物源性寄生虫,至少需要一个中间宿主,一个终末宿主
成虫多寄生于人或家畜消化道或与消化道相通的器官内(如肝脏、胰脏)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有卵盖(分体吸虫除外);发育程度不同;比重大(除华支睾吸虫卵和后睾吸虫卵外,多用沉淀法检测)
(二)生活史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毛胞雷尾囊)
无性繁殖:胞蚴、雷蚴
有性繁殖:成虫
感染期:尾蚴或囊蚴,多为囊蚴
第1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或陆地螺,第2中间宿主为鱼、蛙、螺或昆虫等
三、吸虫的分类
无盘类
环肠科
单盘类
背孔科
对盘类
前后盘科、腹袋科、、腹盘科
全盘类
枭形科
棘口类
棘口科
分体类
分体科
双盘类
片形科、后睾科、双腔科、前殖科、噬眼科等
常用驱吸虫药物有: 三氯苯哒唑(肝蛭净) 吡喹酮 碘硝晴酚 溴酚磷(蛭得净) 丙硫咪唑(抗蠕敏) 硝氯酚(Bayer)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牛羊吸虫病一、片形吸虫病(肝蛭病)
1、肝蛭病,分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
2、寄生部位:牛羊肝胆管
3、中间宿主:淡水螺
4、致病及症状:童虫移行破坏路线组织器官,形成虫道。成虫产生毒素
幼虫移行定居的3条途径:
①一部分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经肝包膜进入肝脏,经移行到达肝胆管内并发育为成虫
②另一部分幼虫在穿入肠粘膜,进入肠系膜静脉,经门静脉随血流到达肝脏,并穿过血管壁进入肝实质移行
③幼虫可经总胆管而进入肝脏胆管
5、治疗:
三氯苯唑:对成虫、童虫、幼虫都有效
硝氯酚:只对成虫有效
二、前后盘吸虫
1、寄生部位:瘤胃
2、虫卵较大,具卵盖、椭圆形、灰白色
颜色不同
前后盘吸虫卵与肝片吸虫卵比较:卵黄分布不同
形状相似
大小相似
3、中间宿主:椎实螺
4、诊断:沉淀法
5、治疗药物:吡喹酮
三、双腔吸虫
1、寄生部位:牛羊肝胆管
2、中间宿主:①蜗牛、②蚂蚁(补充宿主)
四、阔盘吸虫(胰吸虫病)
1、寄生部位:胰脏、胰管
2、中间宿主:①蜗牛、②草螽(补充宿主)胰阔盘吸虫:口腹
口腹吸盘比例腔阔盘吸虫:口=腹
3种阔盘吸虫区别支睾阔盘吸虫:口腹
胰阔盘吸虫:睾丸缺刻
生殖器官特征腔阔盘吸虫:睾丸圆
支睾阔盘吸虫:睾丸分支
人兽共患吸虫病一、日本血吸虫病
1、寄生部位:人和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2、中间宿主:钉螺
3、雌雄异体,雄性有抱雌沟,内有雌虫。
4、虫卵有侧翅
5、发育过程:毛蚴→胞蚴→叉尾蚴→童虫→成虫(无雷蚴和囊蚴)
6、感染途径:
①与疫水接触,经皮肤感染(疫水里为尾蚴),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②经口感染
③经胎盘感染
7、致病作用:
①尾蚴性皮炎(尾蚴)
②弥漫性出血性肺炎(童虫)
③虫卵:肝脏内形成虫卵结节(肉芽肿)
肉芽肿形成机理:虫卵在体内成熟后,虫卵周围出现细胞浸润,逐渐生成虫卵结节
虫卵致病性最严重,成虫致病性最轻微
8、诊断
粪检-毛蚴孵化法
9、治疗
首选药物:吡喹酮
二、布氏姜片吸虫病
1.中间宿主:扁卷螺。
寄生部位:人和猪的小肠
2.流行条件
①传染源
②虫卵有入水机会
③水中有扁卷螺和被当做猪饲料及人食物的水生植物
④猪生吃水生饲料和直接饮用疫水,人生吃水生植物
3、人是因为食用菱角、荸荠、茭白等感染
猪是因为生吃水植和饮疫水而感染
三、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
1.中间宿主:①淡水螺、②淡水鱼虾(补充宿主),
寄生部位:肝胆管
2.虫卵:灯泡状
3.感染阶段:囊蚴,经口感染(吃了淡水鱼虾)
4.诊断方法:漂浮法
禽类吸虫病一、前殖吸虫病(卵圆、透明、木契形、鲁氏、家鸭前殖吸虫)
1.中间宿主:①淡水螺、②蜻蜓,
寄生部位:禽的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
2.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家禽吃食含囊蚴的蜻蜓)
3.致病结果:产蛋异常
二、棘口吸虫病(卷棘口、宫川棘口)
1.中间宿主:第一、第二均为椎实螺和扁卷螺,
寄生部位:禽类肠道
2.宫川棘口吸虫:生殖器官呈宫字形
三、背孔吸虫病
1.中间宿主:椎实螺和扁卷螺
寄生部位:禽类肠道
2.纤细背孔吸虫:虫体腹面有腹腺,虫卵有卵丝
四、后睾吸虫病
1.中间宿主:①纹沼螺、②麦穗鱼
寄生部位:肝胆管和胆囊
2.诊断:漂浮法
五、环肠吸虫病(舟形嗜气管吸虫)
1.中间宿主:扁卷螺
寄生部位:禽气管、鼻腔、气囊、体腔
2.两根肠管在体后合成肠弧
第七章、动物绦虫病绦虫的分类
圆叶目、假叶目
绦虫形态
扁平、白色、带状、分节、雌雄同体
(1)身体分节(圆叶目):头节、颈节、体节(链体)
体节根据发育程度不同可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孕节不断脱落
绦虫结构
雌雄同体;体壁由皮层和肌层所组成;无体腔;生殖系统发达,每个节片有1-2套生殖系统
绦虫发育过程(生活史) 绦虫发育分为成虫、卵和中绦期3个阶段。
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六钩蚴;有或无卵盖
绦虫病诊断
临床症状:尤其是特征性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地区、饲养方式等。 剖检:检查肠道中有无绦虫及其引起的病变可确诊绦虫病;检查组织中有无中绦期蚴虫可确诊“××蚴病”。 粪检:检查粪便中有无绦虫虫卵(六钩蚴)可确诊绦虫病。
绦虫病预防原则
预防性定期驱虫:在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用驱绦虫药物对终末宿主进行定期驱虫。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堆肥发酵,杀灭虫卵。 防止家畜/人感染,切断传播途径;保持饮水和饲草卫生。 ××蚴病治疗 用药物对中间宿主进行驱虫。
常用驱虫药物有: 吡喹酮 丙硫咪唑(抗蠕敏)
假叶目和圆叶目的对比:
假叶目
圆叶目
只有头节(无吸盘,有吸槽)
分头节(4个吸盘)、颈节、体节
虫卵从子宫孔排出(有子宫孔)
虫卵随孕节脱落(无子宫孔)
虫卵有卵盖,内含钩毛蚴
虫卵无卵盖,内含六钩蚴
两个中间宿主:
①剑水蚤→原尾蚴
②鱼、蛙和其他脊椎动物→裂头蚴、多头蚴、棘球蚴
一个中间宿主;
无脊椎动物→似囊尾蚴
脊椎动物→囊尾蚴
名词解释:中绦期
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畜所引起的疾病总称
绦虫蚴病一、猪囊尾蚴病(猪带绦虫、有钩绦虫)
1.寄生部位:猪和人的肌肉、心、脑、眼等器官中
猪囊尾蚴→中间宿主
人(小肠)
猪带绦虫→终末宿主(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
2.人可感染猪囊虫/猪带绦虫
猪(肌肉)→猪囊尾蚴→中间宿主
①成虫大量散播病原
②有连茅圈
③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猪肉或野猪肉
3.流行病学④多散发、无季节性
4.猪感染囊尾蚴病途径:猪放养或有“连茅圈”,猪有机会吃到含虫卵或带节片的人粪
5.人自体感染途径:患者恶心、呕吐时,肠道逆蠕动使孕卵节片逆入胃内
6.猪感染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
①“一听”:听是否有呼噜声
②“二看”:看是否有狮子膀,看是否眼球突出、腮腺肿大
③舌下眼结膜是有囊虫
7.宰后检疫判定:
切开咬肌、膈肌,肉眼观察有无黄豆大小、白色半透明囊泡状的猪囊尾蚴。
二、牛囊尾蚴病(肥胖带绦虫、无钩绦虫)
1.寄生部位:牛的肌肉(牛囊尾蚴),
人的小肠(牛带绦虫)
2.人不会感染囊尾蚴,只会感染成虫病。是唯一的终末宿主
三、棘球蚴病(包虫病、成虫为棘球绦虫)
1.寄生部位: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
细粒棘球绦虫:
中间宿主:牛羊人(肝脏)
终末宿主:犬(小肠)
多房棘球绦虫:
中间宿主:牛羊人(肝脏)
终末宿主:犬(小肠)
人是怎样感染的?
人是通过接触犬科动物的皮毛,或通过蔬果、饮水、生活用具,误食虫卵
棘球蚴病流行特点:棘球蚴主要通过口部感染牛羊猪骆驼等动物和人。携带棘球蚴的病犬为本病传染源,随意丢弃动物内脏,任犬吞食,这是犬易于感染棘球绦虫病的主要原因。
四、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成虫为多头带绦虫)
1.寄生部位:羊、牛的脑、脊髓引起神经机能障碍为主
2.中间宿主→牛羊(脑)
终末宿主→犬(小肠)
3.典型症状:头偏向一侧的转圈运动,多头蚴寄生在脑部不同位置的症状是不同的。
五、猪羊细颈囊尾蚴病(泡状带绦虫)
细颈囊尾蚴,又称水铃铛
1.寄生部位:动物肝脏、肠系膜
2.中间宿主→牛羊猪(肝脏、肠系膜)
终末宿主→犬(小肠)
3.临床症状:肝炎、腹膜炎、支气管炎(幼虫移行到何处即什么炎)
牛羊绦虫病一、莫尼茨绦虫病
1.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区别:
扩展:节间腺8-15个泡状排成一行
贝氏:节间腺微细点聚集呈横带状
2.中间宿主:地螨(似囊尾蚴),寄生部位:反刍动物小肠
3.生活史:虫卵→六钩蚴→似囊尾蚴(被牛羊吞食)
4.扩展危害(羔羊)、贝氏危害(犊牛)
家禽绦虫病一、赖利绦虫病
1.寄生部位:鸡小肠
2.棘钩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
棘钩、四角:中间宿主→蚂蚁
有轮:中间宿主→金龟子、家蝇
二、节片戴文绦虫
寄生部位:鸡小肠
中间宿主:陆地螺和蛞蝓
三、矛形剑带绦虫
寄生部位:水禽肠道
中间宿主:剑水蚤
特征:睾丸3枚
犬猫绦虫病一、犬复孔绦虫病
每个节片都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两套
中间宿主:跳蚤、虱子,寄生于犬猫小肠
二、孟氏叠宫绦虫
假叶目
寄生部位:犬猫小肠
中间宿主:①剑水蚤、②鱼蛙
特征:子宫宝塔状
三、阔节裂头绦虫
寄生部位:食鱼哺乳动物的小肠
中间宿主:①剑水蚤、②淡水鱼类
终末宿主:人、犬猫小肠
第八章、动物线虫病卵胎生线虫为:后圆线虫(猪肺线虫)、网尾线虫(牛羊肺线虫)
胎生线虫:四川鸟蛇线虫、旋毛虫
生物源性线虫:旋毛虫、后圆线虫、禽胃线虫、有轮毛细线虫、膨尾毛细线虫、鸟蛇线虫
蚯蚓为储藏宿主的线虫:比翼线虫、异刺线虫、后圆线虫
蚯蚓为中间宿主的线虫:有轮毛细线虫、膨尾毛细线虫
线虫形态
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状或毛发状,两侧对称的纺锤形或圆柱形;大小1mm-1m之间;雌雄异体,一般雌虫大,雄虫小
线虫结构
雌雄异体;有体腔;生殖系统发达;有完整的消化系统。 头端和尾端的形态结构是线虫鉴别的主要依据。头端:有口、口囊及其附属结构。尾端:雄虫有泄殖腔及辅助生殖器;雌虫有阴门。
线虫发育过程(生活史)
特点: 雌雄交配受精。 多为直接发育型生活史(丝虫、旋毛虫除外)。 发育阶段:成虫——卵——幼虫(5期) 生殖方式:卵生、卵胎生和胎生。(多数为卵生) 成虫:雌雄异体,多寄生于终末宿主的消化道和呼吸道内
具有感染性的是感染性虫卵和感染性3期幼虫,其中感染性虫卵一般2期具有感染性,猪毛首线虫和鸽毛细线虫1期感染性虫卵具感染性。
线虫病诊断
临床症状:尤其是特征性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地区、饲养方式等。 剖检:检查肠道/呼吸道中有无线虫及其引起的病变可确诊线虫病。 粪检:检查粪便中有无线虫卵,可诊断线虫病。
线虫病预防原则
预防性定期驱虫:在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用驱线虫药物对终末宿主进行定期驱虫。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堆肥发酵,杀灭虫卵。 防止家畜/人感染,切断传播途径:保持饮水和饲草卫生,不在线虫幼虫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放牧。
线虫病治疗
常用驱虫药物有: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丙硫咪唑(抗蠕敏)/枸橼酸哌嗪/左旋咪唑/噻苯咪唑/芬苯哒唑
猪线虫病旋毛虫病
1.寄生部位: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成虫寄生于肠道
(寄生于肌肉的寄生虫有三种,①猪囊虫,②旋毛虫,③住肉孢子虫)
2.发育类型:生物源性
3.生殖方式:胎生
4.诊断:24粒肉粒标本
猪蛔虫病
1.寄生部位:猪小肠
2.发育类型:土源性
3.与流行相关的因素:
①卵壳厚,抵抗能力强
②卵壳中间层有隔水作用,保持内部不受干燥影响
③虫卵有黏性,易传播
④猪场管理不善
4.致病作用
①幼虫的致病作用:乳斑肝
②成虫的致病作用:造成维生素A吸收障碍和乳糖不耐,掠夺营养,引起肠道阻塞等
5.临床症状:
①仔猪典型肺炎
②僵猪
猪毛首线虫病(猪鞭虫病)
1.寄生部位:大肠
2.发育类型:土源性
3.生殖方式:卵生
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性虫卵为1期虫卵)
4.特效药:羟嘧啶(治疗鞭虫病特效药)
猪食道口线虫病
三种,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短尾食道口线虫
1.寄生部位:结肠
2.发育类型:土源性
3.生殖方式:卵生
4.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猪后圆线虫病(肺线虫病)
1.寄生部位:肺支气管
2.发育类型:生物源性。中间宿主:蚯蚓,终末宿主:猪
3.生殖方式:卵胎生
4.诊断:饱和硫酸镁漂浮法
猪冠尾线虫病(猪肾虫病)
1.寄生部位: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
2.发育类型:土源性
3.生殖方式:卵生
4.感染方式:经口或皮肤感染
5.诊断:检查尿液,看有无白色点状物(虫卵)
牛羊线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
1.寄生部位:反刍动物真胃
2.发育类型:土源性
3.生殖方式:卵生
4.羊对捻转血矛线虫的自愈现象:动物受到某一种寄生虫感染后,当再次受到同种寄生虫感染时,有时会出现原有的寄生虫和新感染的寄生虫被全部排除的现象,称之为自愈现象
犊弓首蛔虫病
1.寄生部位:犊牛小肠
2.发育类型:土源性
3.生殖方式:卵生
4.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母牛体内移行的部分幼虫经循环到达乳腺,犊牛吮吸母乳时感染并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经胎盘感染:幼虫移行至子宫,进入胎盘羊水液中在此进行第3次蜕皮,变为4期幼虫
5.成年牛体内只有幼虫寄生
牛羊食道口线虫病(结节虫病)
五种,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甘肃食道口线虫
依据头囊、侧翼、颈乳突来区分
寄生部位:牛羊大肠
牛羊仰口线虫病
1.寄生部位:牛羊小肠
2.特点:口囊有大背齿,雄虫外背肋不对称,右外背肋细长,左外背肋短
网尾线虫病(肺线虫病)
1.寄生部位:气管、支气管
2.五种,丝状网尾线虫、鹿网尾线虫、胎生网尾线虫、骆驼网尾线虫、安氏网尾线虫
3.生殖方式:胎生网尾线虫是卵胎生
家禽线虫病鸡蛔虫病
1.寄生部位:鸡小肠,是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
异刺线虫病(盲肠线虫病)
1.寄生部位:鸡盲肠
2.特点:泄殖孔前有一个肛前吸盘,2期幼虫具有感染性
禽毛细线虫病
1.寄生部位:禽类食道、嗉囊、肠道
四种:有轮毛细线虫、鸽毛细线虫、膨尾毛细线虫、鹅毛细线虫
2.发育类型:
①鸽毛细线虫属于直接发育型的土源性寄生虫
(1期虫卵即具有感染性)
②膨尾毛细线虫属于间接发育型的生物源性寄生虫
中间宿主:蚯蚓
禽比翼线虫病
1.寄生部位:禽气管、支气管
发育类型:直接发育型,但是有贮藏宿主:蚯蚓、蜗牛等,禽类吞食了贮藏宿主而感染、
鸟蛇线虫病(鸭腮丝虫病)
1.寄生部位:下颌、颈
两种:四川鸟蛇线虫、台湾鸟蛇线虫
2.发育类型:间接发育
中间宿主:剑水蚤
3.生殖方式:胎生
裂口线虫(裂口胃虫病)
1.寄生部位:肌胃
犬猫线虫病钩虫病
1.寄生部位:犬猫小肠
2.治疗:二碘硝基酚
犬恶丝虫病
1.寄生部位:犬右心室
2.发育类型:间接发育
中间宿主:蚊
3.生殖方式:胎生
第九章、棘头虫病一、发育史
(受精卵→棘头蚴→棘头体→棘头囊→成虫),有感染性的是棘头囊
猪棘头虫病(猪哼哼病)
1.寄生部位:猪的小肠
2.发育类型:间接发育
中间宿主:金龟子、天牛
3.与猪蛔虫的区别:
蛭形巨吻棘头虫:前面粗,向后逐渐变细,虫体表面有横纹
猪蛔虫:头尾较细,中间粗,有三片唇
4.人是怎么感染的?
人生食或食入未熟的含棘头囊甲虫所致
鸭棘头虫病
1.寄生部位:鸭鹅的小肠
2.三种,大多形棘头虫、小多形棘头虫、鸭细颈棘头虫
3.中间宿主:虾蚤蟹
第十章、蜘蛛昆虫病一、形态发育
发育:
(虫卵、幼虫(含蛹)和成虫三个阶段),发育过程中常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蜕皮:
节肢动物脱掉旧的几丁质膜,代之以新的几丁质膜的过程
变态:
指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经历的虫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
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①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经幼虫期便发育为成虫,缺乏蛹期,称为不完全变态,即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蜱、螨、虱等→→蜘蛛纲基本不完全变态
②完全变态:在虫体的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虫卵、幼虫、蛹、成虫的阶段,即为完全变态。如双翅目和蚤目的昆虫。→→昆虫纲完全变态(除了虱子)
滞育:
节肢动物为度过不良环境而采取的一种休眠措施
二、分类及特点
(一)蛛形纲
特点:成虫足4对,幼虫足3对,虫体分为头胸和腹两部分,无翅、无触角。如蜱、螨等
(二)昆虫纲
特点:足3对,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翅或无翅。如蚊、蝇、蠓、蚤、虱等
(三)甲壳纲
(四)五口虫纲
三、危害及防治
一、危害
蜘蛛昆虫对动物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一)直接危害
1.叮咬和骚扰动物
2.消耗宿主营养
3.引起特异性疾病
(二)间接2危害
1.机械性传播
2.生物性传播(蜘蛛昆虫传播病原体最重要的方式)
二、防治
1.消灭畜禽体上的寄生虫
2.消灭畜禽舍内寄生虫
3.消灭自然界的寄生虫
蜱(不完全变态)
一、硬蜱(蛛形纲)→不完全变态→虫卵、幼蜱、若蜱、成蜱
分两部分:①假头(硬蜱种中具有鉴定依据)、②躯体
附节上有哈氏器,为嗅觉器官
雄虫和雌虫的区别:
雄虫背板大、雌虫背板1/3
发育类型:
一宿主蜱:幼蜱、若蜱和成蜱均在同一宿主体上发育。如微小牛蜱
二宿主蜱:幼蜱和若蜱在同一个宿主体上寄生,成蜱寄生于另一个宿主。如残缘璃眼蜱
三宿主蜱:幼蜱、若蜱和成蜱分别在3个宿主体寄生。
防治:
1.机械法
2.药物灭蜱(伊维菌素)
3.杀灭动物圈舍内的蜱
4.杀灭外界环境中的蜱虫
5.加强免疫等
二、软蜱
大多数软蜱为多宿主蜱
硬蜱和软蜱的区别:
软蜱的假头在背面看不到,体壁不同
螨病(不完全变态)
一、疥螨
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表皮内
足4对,足末端有吸盘或长刚毛
治疗:
敌百虫、蝇毒磷、杀虫脒、双甲脒等
二、痒螨病
寄生在动物体表
足4对,
雌虫和雄虫区别:雄虫第4对足短
诊断:
热源法:将待检的皮屑放于培养皿内或黑纸上,放入培养箱一段时间后,移出皮屑,用肉眼可见白色虫体在黑色背景下移动
螨病的用药:
一般病灶消毒是从里到外呈同心圆消毒,螨病是从外到里
三、蠕形螨
寄生在毛囊、皮脂腺
蝇蛆病(完全变态)
一、牛皮蝇蛆病
寄生部位: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引起囊肿
二、羊鼻蝇蛆病
寄生部位:鼻腔
特点:
胎生,直接产幼虫。发育阶段为:幼虫、蛹、成虫阶段
临床症状:
假性回旋:注意与羊多头蚴病和莫尼茨绦虫病区别
三、马胃蝇蛆病
略
虱病(不完全变态)
略
第十一章、动物原虫病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1.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
2.裂殖生殖:又称复分裂。裂殖生殖中的虫体(母细胞)称为裂殖体,分裂后的子代虫体称裂殖子
3.出芽生殖:外出芽生殖、内出芽生殖,原虫仅见内出芽生殖
4.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后形成合子,合子再分裂形成许多子孢子的过程
(有性生殖)→结合生殖、配子生殖
1.结合生殖
2.配子生殖:配子体→配子→合子
家禽原虫病球虫
球虫的发育:(裂殖生殖、配子生殖称为内生性生殖,孢子生殖称为外生性生殖)
(1)裂殖生殖:致病性最强
(2)配子生殖
(3)孢子生殖
球虫的分类:
属
孢子囊数目
孢子囊内含子孢子数
艾美尔属
4
2
等孢属
2
4
温扬属
4
4
泰泽属
卵囊含8个裸露子孢子,无孢子囊
鸡球虫病
分7个种,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柔嫩艾美尔球虫的裂殖生殖时期
(1)柔嫩艾美尔球虫:寄生在盲肠中,其他6种球虫寄生在小肠内
毒害、堆形、布氏、巨型、和缓、早熟艾美尔球虫寄生在小肠
概念:
潜隐期:鸡食入孢子化球虫卵到排出下一代卵囊的时间
卵囊指数:卵囊的长宽比
柔嫩艾美尔球虫病临床症状:
血便、消瘦、怕冷、挤堆
常用药物:
盐酸氨丙啉
用药方案:
穿梭用药、轮换用药、联合用药
鸡住白细胞虫病(白冠病)
寄生部位:白细胞、红细胞、内脏器官中
传播媒介:卡氏住白细胞虫(库蠓)、沙氏住白细胞虫(蚺)
生活史:裂殖生殖、孢子生殖及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的大部分在鸡体内完成,配子生殖的一部分及孢子生殖在传播媒介体内完成
裂殖生殖中裂殖子的三种去向:
①随血液再次进入肝实质形成肝裂殖体
②被巨噬细胞吞食入而发育为巨型裂殖体
③进入红细胞或白细胞开始配子生殖
临床症状:
鸡冠苍白,内脏器官表面有白色结节(裂殖体)
防治:
磺胺间甲氧嘧啶:泰灭净,为特效药
组织滴虫病(黑冠病、盲肠肝炎)
寄生部位:禽肝脏和盲肠
生活史:二分裂,寄生在异刺线虫体内。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传播媒介,蚯蚓为异刺线虫的贮藏宿主
多发生于3~12周的鸡,4~6周的也易感
常用药:
甲硝达唑
隐孢子虫病
人主要感染微小隐孢子虫,贝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感染禽类
生活史: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排出体外的卵囊即具感染性。
卵囊具有薄壁型和厚壁型:
薄壁型占20%,引起自体感染
厚壁型占80%,排出体外
诊断:
饱和蔗糖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
牛羊原虫病伊氏锥虫病
又称苏拉病,感染马属动物,寄生在血液和造血器官内
生活史:纵二分裂,由吸血昆虫传播
致病作用:
①高温:间歇热型,原因是毒素作用
②贫血:原因是毒素
③黄疸:原因是毒素
免疫逃避作用:抗原变异性
主要病理变化:
皮下水肿
特效药:
锥净
巴贝斯虫病
寄生部位:红细胞内
传播媒介:硬蜱(微小牛蜱)
生活方式;成对出芽生殖
(一)牛双芽巴贝斯虫:虫体长度红细胞半径,尖端锐角相连
致病机制:双芽巴贝斯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破裂后红细胞数降低
临床症状:高温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
常用药:
血虫净、锥黄素
(二)牛巴贝斯虫:虫体长度红细胞半径,尖端呈钝角
临床症状:血红蛋白尿热、塔城热、红尿热
泰勒虫病
寄生部位:红细胞、网状内皮细胞
传播媒介:残缘璃眼蜱
特征性虫体:石榴体/柯赫氏蓝体
诊断:
淋巴结穿刺:检测石榴体
血涂片:检查虫体
猪原虫病弓形虫病
中间宿主:人和其他畜禽
终末宿主:猫
弓形虫常侵害动物的生殖器官,并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从而引起动物不育、不孕、死胎和畸胎。
病原: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
滋养体为主要的致病阶段,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只寄生于终末宿主的肠道上皮细胞
滋养体、包囊和卵囊对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均有感染性。
感染方式:经口、经皮肤、经胎盘感染
分急性(主要见于幼畜)和慢性病例:
急性病例形成→假包囊→速殖子
慢性病例形成→包囊→慢殖子
症状:呼吸快,浆液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困难,犬坐姿势喘气,甚至口流泡沫窒息而死
诊断:
动物接种法:双抗接种→青霉素+链霉素
治疗:
磺胺
肉孢子虫病
住肉孢子虫、旋毛虫和猪囊虫寄生于肌肉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1.寄生部位:人和猪的结肠
2.生活史:
横二分裂和滋养体结合生殖
3.病理变化:肠粘膜充血、出血、肿胀、糜烂和溃疡
3.诊断
锦纶筛兜法和漂浮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zd/1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