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理县理县深入推进包虫病重点人群B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6月3日-17日,县疾控中心组织包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到部分乡镇开展包虫病普查及包虫病、黑热病健康教育工作。

包虫病免费B超筛查现场

在此次普查工作中,共对人进行了B超检查,未检出疑似包虫病病人。除此以外,县疾控中心还对检查对象进行了有奖问答知识竞赛以及关于包虫病、黑热病的健康教育,发放“包虫病防治”宣传折页余份,“包虫病健康教育手册”余本。

包虫病、黑热病健康教育现场

此次普查及包虫病、黑热病健康教育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全县群众包虫病防治的健康意识,为今后全面推进包虫病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包虫病、黑热病健康教育有奖问答现场包虫病的核心是什么?

包虫病是由棘球蚴绦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多发于高山草甸地区和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家犬和狐狸等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其潜伏期长,特别是泡型包虫病,因其致死率高,又被称为“虫癌”。包虫病已经成为疫区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已成为农牧区脱贫攻坚战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包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确保农牧区人群生命健康、畜牧业健康发展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包虫病防治的核心信息。

1

包虫病的流行环节有哪些?

传染源主要是家犬和狐狸等野生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被虫卵污染的水源直接饮用、洗菜、洗瓜果等的经水传播;食用未处理被污染了虫卵的食物和蔬菜的经食物传播;吃东西前不洗手、不剪指甲的经手传播;吸入含虫卵的灰尘后经空气传播;以及经节肢动物传播。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2

影响包虫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1)虫卵污染:家犬舔舐肛门的习性,将虫卵散布到身体表面,犬体内的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土壤、牧场、畜舍及牲畜皮毛,也可通过污染人的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虫卵还可随人、犬或其他动物的活动经土、风、水的播散污染人畜活动场所。因此,与犬直接接触和食入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是基本的感染方式。

(2)自然地理因素:虫卵对低温、干燥及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强,在2℃水中能活2年,-12℃的冬天还可以保持其感染力,能耐受-56℃的低温,室温水中能存活7-14天,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1-12天。因此,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有一定遮荫的草原和山地适于虫卵在外界的存活。

(3)社会因素:包虫病高发地区除了与大部分人从事畜牧业生产有关外,还与饮食习惯、饮水居住条件和畜牧业生产方式等因素有关系,这些都是造成包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而且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域条件、宗教习俗的影响,导致经济相对滞后、文化知识水平低、科普知识普及率低,使绝大部分人不了解什么是包虫病?更不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因此,以从事牧业生产的牧民感染最为严重,农民次之,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较少。

3

哪些行为容易得包虫病?

(1)经常玩狗(抚摸、戏耍);

(2)喂食狗后不洗手;

(3)饮用被狗粪污染的生水;

(4)吃一些被狗粪污染的生菜、水果;

(5)吃一些带有病变的动物内脏。

4

哪些人容易得包虫病?

(1)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

(2)畜牧人员;

(3)林管人员;

(4)从事屠宰及皮毛加工贩运人员;

(5)家庭主妇等。

5

如何预防和控制包虫病?

(1)加强犬的管理,积极开展犬的驱虫治疗。在农牧区提倡尽可能少养犬,控制犬的数量。坚决捕杀野犬、病犬及无主犬。对于有主犬,要登记挂牌,纳入统一管理;要拴养家犬,不可以乱喂家畜内脏,减少犬的感染机会;要定期(1月左右)投药(吡喹酮5毫克/公斤体重)予以驱虫,降低犬的感染率,并保证环境不被污染。所以,驱虫后的犬粪便应该无害化处理后深埋是很重要的。

(2)加强屠宰管理。凡开展集中家畜屠宰的机构和部门应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卫生监督,严格处理感染包虫囊肿的内脏,决不能乱仍和喂犬。零散的家庭屠宰,应将有病的牲畜内脏做深埋、焚烧处理或煮熟后喂犬。冬、春季病死牲畜也应做好深埋或焚烧后无害化处理,否则野犬或野生食肉动物如狼、狐等也可能在感染发病后进一步传播给人和家畜。(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狗、狼等野生食肉动物以及易被这些动物粪便污染的物品。对于个人来说,要喝开水,不饮生水也是减少感染包虫病的有效办法。远离被虫卵污染的物品、食物和水。接触狗后及饭前要用肥皂和清洁的流动水洗手,不养犬、不玩狗、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是预防包虫病的关键。

(4)改善饮水卫生。由于流行区内广大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沿水草而牧"的游牧生活,人畜共饮污染严重的坑塘水和地表水,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群众直接饮用渠水、河水、雪水现象普遍,且人畜混用,这些水源极易被污染,感染包虫病。因此,在流行区建立集中供水系统,建造自来水设施,提供安全的用水是避免感染包虫病的有效办法。

(5)加强健康教育。知识贫乏和不良的健康行为是导致包虫病传播流行的根本原因,除政府部门在流行区内大力宣传包虫病的预防知识外,广大干部、群众也应当互相帮教,提高群众防控能力。尤其应在高流行区中、小学校开设预防包虫病科普课程,并通过中、小学生广泛向家庭和社会宣传。

(6)保护易感人群和家畜群。对于初次进入流行区或接触了传染源的人群以及流行区内的家畜,均可实施预防性投药(丙硫咪唑,20毫克/公斤体重),以提高抗病能力。

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希望大家积极预防

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不被感染或不被再次感染

减轻包虫病的危害

END

信息来源:县疾控中心王志春张曦

获取更多信息

请下载理县融媒体中心客户端

扫码下载

主管:中共理县县委宣传部

出品:理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唐彬

审核:蔡勇

编辑:申丽

“微理县”∣传播理县的声音!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jc/11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