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区包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卡红染色,放大40倍配图)

包虫病(dydatiddisease)又被称为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其中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会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病。包虫病发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畜牧区,该病早期感染无明显症状,病程缓慢,可侵袭人体多处器官,引起不同症状及并发症,在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严重当地人群身体健康,对包虫病流行区域、高危人群、严重程度和疾病的流行变化趋势进行调查,在宏观层面上寻找包虫病防控的重点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我国青藏高原由于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均有利于包虫病的传播。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包虫病流行程度和分布,本研究在该地区开展了现场基线调查,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

于年9月~11月,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方式,选择西藏阿里地区所辖普兰、札达、噶尔、日土、革吉、改则、措勤7个县21个乡为调查地区,每个地区随机选择2~3个自然村为具体调查点,以当地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腹部B超进行筛查,疑似患者进行检测棘球蚴IgG抗体血清学诊断检查;对当地小学生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高原人群对包虫病的认知情况和行为分析等内容。

1.2动物棘球蚴感染调查

以抽样调查的终末宿主家犬为调查对象,在每个流行乡随机抽取50~户养犬户,每户收集1份犬粪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棘球绦虫抗原检测;记录个乡县羊和牦牛来源、种类,解剖后对各脏器采用肉眼观察和触摸确定包虫囊肿,记录囊肿大小、数量、部位和性质,收集病变样本95%酒精保存;对措勤县3个乡的草场捕捉当地常见啮齿类动物,解剖观察包虫囊肿,记录囊肿大小、数量、部位及性质。

1.3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Excel表格,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四个表资料和R×C列表资料)进行总体检出率的比较,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人群患病情况调查见表1

表1各乡镇调查人群包虫病检出率比较(n,%)

2.2年龄性别分布情况2.2.1不同性别调查情况见表2

表2不同年龄和性别包虫病检出情况

2.2.2不同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见图

图:西藏阿里地区不同性别年龄包虫病患病率曲线

2.3高原人群对包虫病的认知情况

对阿里地区7个县随机抽取15岁以下在校小学生名以及15岁以上居民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通过5个方面对高原人群进行包虫病认知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回答合格率为39.94%,其余组回答合格率为8.26%,经卡方分析二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P=0.),见表3。

表3高原人群对包虫病认知情况

2.4牲畜及啮齿类棘球蚴感染情况

共调查牦牛34头,感染1头,感染率2.94%;样只,感染65只,感染率33.33%,见表4。在措勤县曲洛、磁石、措勤3个乡共捕捉老鼠只,通过解剖发现老鼠肝、肺均无感染包虫病现象。

表4牲畜棘球蚴感染情况

2.5终末宿主犬的调查情况

于阿里地区7县各流行乡共收集犬粪份,其中阳性犬粪34分,阳性率8.02%,其中阳性率最高的3个县分别为改则25.00%,普兰10.00%和噶尔7.50%,见表5。

表5阿里地区7县棘球蚴抗原检测结果

3讨论

包虫病是高发于牧区的寄生虫病,其发病隐匿,潜伏期长,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发病地区,其流行范围广,程度重,给当地居民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是藏区因病致贫,影响藏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和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近年来对西藏地区包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已取得显著成果。

(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配图)

年西藏地区包虫病患病率为4.2%左右,本次结果对阿里地区7县常住居民进行了包虫病随机抽样检测,共对名常住居民进行B超检查,总感染率为2.34%,证明近年对西藏地区包虫病的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从年龄分布患病主要人群主要为中壮年年龄段,线性趋势检验显示发病率有有随年龄增加上升的趋势,该年龄段人群多参加农事活动,从而增加了感染包虫病的几率,特别是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该结果与国内其他关于青藏高原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同。主要原因与藏族妇女参与繁杂的家庭劳作有关,与家畜和犬的接触机会更为频繁和密切,特别是高原牧区采用牛粪为燃料,在翻晒、加工牛粪过程中增加了接触虫卵的几率。

绵羊和牦牛是牧民主要的牲畜之一,对中间宿主牦牛和绵羊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绵羊的感染率较高,且其感染率随齿龄升高而上升,证明该地区牲畜感染包虫病程度较为严重。对终宿主犬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总阳性率为8.02%,该结果低于年和年西藏地区17.86~37.72%感染率的报导,从年起中央开始实施报酬你不能改地方防治项目,逐渐加大了对包虫病流行去的综合管理,包括对犬只的等级管理,控制感染犬和家犬驱虫等,本结果显示该地区对犬只包虫病的防控取得较好成效。

对阿里地区人群应对包虫病的行为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整体对包虫病认知度较低。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牧区人群普遍对医学、科学缺乏理性认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人有生吃牛肉习惯,相当一部分人在与狗玩耍同时不知道狗会传染包虫病,且吃东西前无洗手的习惯。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感染包虫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藏区居民的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但是从调查结果可知小学生群体对包虫病认识程度较高,证明近年对中小学生看展的包虫病危害和勤洗手、不玩狗为主的健康教育初显成效。

总之,藏区开展的包虫病综合防控措施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此次对于阿里地区人群包虫病分布特征调查,应将防止工作重点放在加强高暴露人群的健康宣教,加大对中壮年人群特别是女性,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的教育宣传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重点对家畜和犬进行药物驱虫的同时注重环境治理。

(文章来源::39;3()西藏医药雷彦明等参考文献略)









































北京白斑病医院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jc/11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