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筋拔骨,随着骨节撑开,拔起大筋的数
入深海者得珠宝,入浅海者得鱼虾。站在岸上观望者一无所得。——老师留言
01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拳道规律,顺其自然,不妄为
前文《练拳中出现的殊胜玄妙的境界,都不能留恋》意在支持练拳练功要坚持不懈,不断进步,不要留恋已有的成就。不要让“道隐于小成”,应该是“止于至善”。最好的练法是无为法,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拳道规律,顺其自然,不妄为。
无为法,必然会涉及到元神,元神在内部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滋养元神,让它壮大起来。王芗斋先生认为“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站桩的效果对每个人会有所不同,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一个人对站桩的认知能力。#太极拳#
其次就是学长追求的东西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有明显的差异。大的分类来说,有人追求的是拳道,有人追求的是拳艺。有人追求的是拳脚大方好看,有人追求的是内在舒服幸福。
02松中紧,紧中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学练太极拳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用来除掉拙力僵劲,这一阶段站桩就是以站松为主。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定势八法,最好请教老师,老师在合适的时机给予指点。站桩中间出现的酸麻热涨等感觉,不要刻意去追求,只要站对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有高人认为,站桩到了高级阶段,才会有明显的治病效果。初始站桩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为何这么说呢?只要学长掌握了基本的站桩要领,每次站桩站到15分钟以后,就开始有很好的效果了,疲劳的人会恢复,逐渐达到神清气爽。
站桩的时候要把握好松和紧的火候,“松中紧,紧中松;松紧紧松,勿过正”,这其中的窍奥,学长站多了,自然能够体会到。另外活步桩里面拧裹弹簧劲也是慢慢练出来的。”点紧身松,全身无处不弹簧,全身无处不放松“。
03”撑筋拔骨“,随着骨节撑开,拔起大筋的数量累积,由量变到质变
太极拳习练中,要始终贯彻”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在松和紧之间反复试力,达到运用纯熟。未学紧,先学松。那么什么是松呢?有人认为,松与紧相对,除紧之外,全是松,比如拧紧拳头的时候,除了拳头是紧的,其它全是松。功夫越好,两者对比度越大。
体育运动中对松的理解就是不使劲、不紧张。爱好体育的人对人体的运动构架比较清楚,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许多人认为运动主要由肌肉”松紧变化“引起,骨骼作为杠杆来支撑。
练习太极拳,第一步却是”撑筋拔骨“,随着骨节撑开,拔起大筋的数量累积,由量变到质变,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且关节间连接的”大筋“拔长,到这一阶段,学长会感觉关节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松活“。老话说”筋长一寸,力大无穷“就是这个道理。
04太极拳中的松是在意紧的情况下,肌肉处在相对放松的状态
太极拳中的松是在意紧的情况下,肌肉处在相对放松的状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松。初始练拳的学长,身体协调性差,思想意识也很难放松下来。此时,越不想用力,手脚却反而越发僵。
这时候反而是”太极不急“,先放松思想,不做作,顺其自然即可。如果真松不下来,那就不管它,静下来即可。慢慢地,学长会认识到,放松是一门功夫,需要认真修炼才能行。初始阶段的松,我们把它称为自然松。
自然松能做到了,做得很好了,可以考虑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引长松“或者叫”放长松“。在意念引导下放长肢体。比如向前伸臂动作,两眼平视远方,放长意念引导臂部,松开腕、肘、肩各关节及臂部肌肉。
05松劲,就是在意念引领下向四面八方对拉着松开
关于放长松,再举个例子,比如向前迈步时,意想迈步探坑(如临深渊),放长腿部,松开踝、膝、胯等各关节还有腿部肌肉,配合着还要松腰下沉,头顶虚领,引长上身松开脊柱。功夫练到了,胳膊腿都能比正常人神的长一些。
接下来聊一聊“松劲”的练习。松劲,就是在意念引领下向四面八方对拉着松开,“伸筋拔骨”,松中蕴含着张力。精神提起,支撑八方。身体犹如大气球一般,向四面八方“涨松”。
具体的练法:练习太极拳套路时,做完一个动作后,停顿3~6个呼吸,用意念引领全身向四面八方松开,不可用力。松开八段九节,八段指手指、手掌、小臂、上臂、背脊、脚、小腿、大腿。九节指的是指、腕、肘、肩、颈、踝、膝、胯、腰。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by/1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