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基因分型乙肝患者不可忽视的检测指
中国是HBV感染的高危地区,有近1亿HBV携带者,其中20%~30%患有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疾病,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仍保持HBsAg阴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HBV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脏组织病变改善。除了以上指标外,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疗过程中,HBV的基因分型同样重要。
HBV基因分型概况
-年国外相关学者研究发现HBV后对其进行正式命名,直至年国外学者才首次报道HBV基因分型,目前,HBV至少有10种基因型(A-J型),对于新的亚型I、J2型,研究仍存在争议。HBV基因型的分布存在种族和地理差异,A型更多地分布在欧洲和中非地域;亚洲的主要流行病型是B和C型。我国感染HBV的人群中,约60%为B基因型,30%为C基因型,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基因型混合感染。南方以B型为主,北方多见于C型,D型则主要分布于西北少数民族区域,其他类型则十分少有或尚未发现。
HBV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
不同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也不同,其与肝脏病变程度和药物治疗效果有关,从而指导疾病的预后及病情的转归。
1)HBV分型与治疗疗效
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应答有关。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B型高于C型,A型高于D型。因此,A或B基因型是干扰素疗效较好的预测指标。
2)HBV分型与疾病进展相关
HBV基因型与疾病进程和感染后临床表现相关,《指南》提出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危险因素”越多,患者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就越高:
从《指南》中可以看出,HBV基因分型的C型与肝癌/肝硬化的疾病进展相关,其他型别如A型易于转为慢性乙型肝炎,B型通常病程轻微,D型则表现为急性自限型乙型肝炎。另外,B型和C型HBV感染者的母婴传播发生率也高于其他基因型。
总结
积极有效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病毒复制,减少对肝脏的损害,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病率,而HBV基因分型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临床可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对乙型肝炎发展进行有效预测,从而达到对乙型肝炎良好的预防和控制。另外,还可以根据HBV基因分型结合其他临床指标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方案加以干预,从而降低肝癌及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为慢乙肝患者提供较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贵强,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35(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phie.com/jbby/15118.html